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603|回复: 1

大数据时代的珠宝检测业务(二)

[复制链接]

4

主题

0

回帖

0

威望

珠宝门童

积分
22
发表于 2017-5-2 10:13:2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珠宝好友,带你玩转珠宝圈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
×
本帖最后由 siweirui 于 2017-5-2 10:21 编辑

上节我们谈到了可以在查单,查证书和支付方式上做出产品的优化,这节我们继续谈谈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。

1.jpg

4.        样品和表单的对应问题,一不留神弄错了,可就麻烦啦。
当检测人员处于首页或其他功能时,流水线上拿过来一盘样本,清点完毕后,通常的做法是什么呢?根据手写的盘子上面的编号,到系统里输入编号查找,找到该批样本以后点开查看,点选待检测的那个样本。这样做有什么风险呢?虽然我们的检测人员非常的细心和认真,但是忙的时候一天处理几百件样品也是有的,有的样品每一批外观可能差不多。
2.jpg


稍有不慎,弄错了样本编号,填错了对应的单子,可能到交货也不一定被发现,更不用说这样查找样本的效率了。
3.jpg


更进一步的影响在于,如果发生失误,随检测结果一同交还到送检方手中,被送检方发现,会引起程度不等的客诉,如果送检方也没有发现,进一步流转到消费者手上。。。从上游到下游,一个小小失误,可能造成大大的影响,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风波。
怎么解决呢?
二维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,唯一和易扫描的特性,让它被广泛应用。
我们是否可以运用二维码,解决样品和PC检测单的对应问题呢?
那么二维码到底是什么?它实质是以几何图象来显示的一串链接地址(也可以是文字或其它信息),将一串很复杂的信息,通过特定算法,转化成二维码的模样。它就好比给数字、字母、符号等这些字符,换了一套衣服,把他们打扮成了能被手机相机识别的黑白条或块。
4.jpg


传统的条形码(即一维码),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存储信息。而二维码能在横纵两个方向都存储信息,因此信息容量大大提高,以及能记录更复杂的信息。
如果样品被贴上二维码,扫描该二维码时,PC直接跳转到对应的检测单。用二维码将样品和电脑上的检测单连接起来。岂不是很方便?最直接的好处是:检测人员能省时省力。
5.jpg



也就是说,将样品的编号以二维码+传统编号的形式呈现,而非手写的数字或字母等编号,这样来方便检测或查找。具体过程是:当扫描批次的时候,PC自动跳转到该批次的所有样品信息;如果扫描某样品,则在PC上自动跳转到该样品的检测表界面,检测人员可以直接输入这个样品的检测信息,再也不用担心点错了样本单,也减轻检测人员和PC的交互,节约了资源。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里,有扫描受理单上的二维码进行进度追踪的文章,大家可以参阅。

5.        接下来我们谈谈互联网能够带给检测站客户的便利吧,即送检方。
实际上客户应该可以自己往检测站上传待提交的批次信息,这样可以节省受理所需要的时间。客户也应该可以尽快的知道自己所送的样本是否检测完成。所以一个好的系统应该提供给客户操作的界面和API,允许客户自己录入及查询自己的样本信息,更进一步,客户应该可以将自身的ERP系统和检测系统集成起来,样品在客户的ERP系统中可以直接提交检测,也可以从检测中心将证书号直接取回,极大的减轻客户的负担和出错的可能。当客户的订单受理完成后,应当可以得到短信或者微信通知。而客户随时都可以根据受理单的二维码查询到当前检测的进度。
6.jpg



6.        .再说说数据吧,实际上对检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,可以得到很多有效的信息。比如款
式的畅销度,送检单位的送样习惯(比如什么时段送货多,经常送什么样的样品),受理人员的工作饱和度,每天创造的价值等(但是为了做到评判检测人员的工作量,系统应该包含所有检测的修改信息,哪怕是一个字段的变更信息。),这些信息对于检测站的管理者来说,可以更好的了解行业趋势和团队的工作状态。
7.jpg

   

最后作为日常的应用,笔者建议系统为检测人员增加二维码登录系统的功能,我们对各种银行卡密码,社交软件密码已经记得头晕脑胀了,何必还要为公司的业务系统的密码而头疼呢,看着登录屏幕的二维码,扫一扫,立刻登录进系统,就像淘宝微信QQ登录一样便捷,何不快哉。

8.jpg



9.jpg









4.png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 手机版| 小黑屋| 桂林珠宝网 ( 桂ICP备07011412号 )  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5-5-15 09:08 , Processed in 0.025076 second(s), 21 queries , MemCached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